埃博拉(Ebola)病毒是一種具有極強傳染性、高緻死的烈性病毒。到目前為止,沒有FDA批準的治療手段及疫苗可使用。2013年至2016年 間在西非爆發的曆史上規模最大、後果最嚴重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導緻2.8人感染,1.1萬人死亡。在1.7萬的存活者中,很多人患有關節痛,眼疾,頭痛等後埃博拉綜合症。更令全社會關注的是,幸存者的睾丸、眼睛,及腦組織中還隐藏着持續性感染的埃博拉病毒,所有幸存者的精液中均檢測出埃博拉病毒RNA。這些組織中的病毒仍舊可以傳播。然而,由于缺少相應的動物模型,人們對埃博拉病毒的持續性感染的機理了解得很少。
美國陸軍傳染病研究所研究員曾憲坤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從埃博拉病毒感染中幸存的恒河猴,雖然不再表現出感染症狀,但在其眼睛、附睪及腦中卻檢測出持續性埃博拉病毒感染;這些持續性埃博拉病毒主要存在于表達CD68分子的巨噬細胞中。而且,持續性病毒感染出現在接受試驗性抗病毒藥物治療的猴子中,表明這些可能的醫學治療方案或許不能完全清除埃博拉病毒感染。該模型可能為研究持續感染的埃博拉疾病及相關長期影響提供基礎并尋找新的治療方法。這項研究的相關成果最近在線發表于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我國《科技日報》7月18日頭版對此工作進行了介紹,總編輯予以圈點。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7-07/18/content_373968.htm?div=-1)
曾憲坤博士于2007年在“發育與疾病相關基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得博士學位,在國際上率先報道了果蠅NEUREXIN在學習記憶和突觸形成中的作用。他先後在美國NIH,Janelia Farm任博士後研究員和科學家,現任美國陸軍傳染病研究所研究員(PI),代表性論文發表在Cell Stem Cell,Cell Reports,Nature和Nature Microbiology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